校园心理

专题策划·心理特质与大学生就业

  •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慢就业的关系

    姜博;徐明驰;刘立娜;

    目的 研究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慢就业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成就动机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基于成就动机理论,运用成就动机量表和慢就业行为量表,通过调查法对552名选择慢就业的大四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成就动机与就业价值取向呈正相关(r=0.146,P<0.001)。成就动机总分与生涯适应力(r=-0.297,P<0.001)、就业能力(r=-0.32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1)大学生慢就业的性质,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与其成就动机的高低有关;(2)成就动机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生涯适应力、就业能力,进而影响其慢就业行为。

    2025年03期 v.23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父母生涯期望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

    魏超;李梅;王倬琳;

    目的 探究父母生涯期望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作用以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 采用父母生涯期望量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表、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对780名高年级大学生施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1)父母生涯期望、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就业焦虑之间两两呈正相关;(2)父母生涯期望不仅直接预测大学生就业焦虑(β=0.46,P<0.01),还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对就业焦虑产生影响,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8.8%。结论 父母生涯期望既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焦虑,也能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焦虑。

    2025年03期 v.23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王书琪;高强;

    目的 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心理资本处于中上水平(120±10),男生的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女生(P<0.01),大一学生心理资本高于其他3个年级大学生(P<0.05);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85±10),男生的择业效能感得分更高(P<0.001),大一、大二和大四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大三学生(P<0.05);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和择业效能感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且男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和择业效能感水平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关系密切。

    2025年03期 v.23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邢唯;郑亚楠;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多种心理问题共有的跨诊断认知特征,其对就业时期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该时期的大学生容易因就业压力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但是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着量表时效性差、测得概念界限模糊、样本缺乏代表性等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相关建议以及干预对策,以期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特质角度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5年03期 v.23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作者·编者·读者

  • 关于来稿图片发表需遵循的原则

    本刊编辑部;

    <正>来稿图片要求精练,设计应正确、规范,应有图题。说明性资料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注明图中使用的全部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如有引自他刊者,请注明出处。图注的顺序编号采用英文字母,如“a.b.”。此外,图片的刊登尚需遵循以下原则:1.不可用图注代替图题。

    2025年03期 v.23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研究伦理问题的说明

    本刊编辑部;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论文涉及的研究未按规定获得伦理审批,或者超出伦理审批许可范围,或者违背研究伦理规范,应界定为违背研究伦理。违背研究伦理的表现形式包括:1.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未按规定获得相应的伦理审批,或不能提供相应的审批证明。2.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超出伦理审批许可的范围。3.论文所涉及的研究中存在不当伤害研究参与者,虐待有生命的实验对象,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等违背研究伦理的问题。4.论文泄露了被试者或被调查者的隐私。5.论文未按规定对所涉及研究中的利益冲突予以说明。我刊投稿作者需严谨治学,凡涉及人的医学研究和涉及实验动物的研究均应经过作者单位或上级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投稿时须附相关审批文件,并在论文中进行相关的说明,标注审批文号。

    2025年03期 v.23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本刊编辑部;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对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进行界定,以下行为均属于学术不端,我刊投稿作者应规范写作,正确表述自己的科研成果。1.剽窃(plagiarism):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2.伪造(fabrication):编造或虚构数据、事实的行为。3.篡改(falsification):故意修改数据和事实使其失去真实性的行为。

    2025年03期 v.23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

  • 父亲在位与中学生抑郁的关系:自我价值感和情绪弹性的作用

    齐晗;张珊珊;于凡迅;

    目的 探究父亲在位与中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和情绪弹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父亲在位中文简式版量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5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父亲在位与中学生抑郁呈负相关(r=-0.51,P<0.01),与自我价值感、情绪弹性呈正相关(r=0.56、0.37,P<0.01);(2)自我价值感在父亲在位与中学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β=-0.17,P<0.05);(3)情绪弹性在父亲在位→抑郁的直接路径上存在调节作用。情绪弹性水平越高,父亲在位对中学生抑郁的保护作用越强。结论 父亲在位不仅可直接预测抑郁,还可以通过自我价值感间接影响抑郁,且情绪弹性调节了父亲在位与抑郁的关系。

    2025年03期 v.23 208-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智慧推理的关系:自我反思两种视角的作用路径

    宫琳然;孙崇勇;

    目的 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智慧推理的关系,以及自我反思两种视角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SLES)、情境智慧推理量表(SWIS)、自我距离倾向量表对天津市和吉林省两所高校6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Bootstrap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我沉浸(r=-0.15,P<0.01)、自我抽离(r=-0.56,P<0.01)、智慧推理(r=-0.49,P<0.01)呈负相关;自我沉浸与智慧推理(r=-0.13,P<0.05)呈负相关,自我抽离与智慧推理(r=0.70,P<0.01)呈正相关。压力性生活事件、自我沉浸视角负向预测大学生智慧推理(r=-0.07,P<0.05;r=-1.48,P<0.01),自我抽离视角正向预测大学生智慧推理(r=1.44,P<0.01);自我沉浸和低自我抽离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智慧推理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高自我抽离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智慧推理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结论 压力性生活事件负向预测智慧推理,自我反思两种视角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智慧推理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大学生面对压力性生活事件,高自我抽离水平对提高其智慧推理和降低压力性生活事件带来的负性影响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23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家庭功能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生活事件的中介作用

    杨静;陈永涌;杨莲莲;

    目的 分析初中生家庭功能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家庭功能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检验生活事件是否在家庭功能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8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业成绩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家庭功能类型为平衡型和中间型的家庭共占比72.7%,家庭功能状况良好。(2)生活事件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36,P<0.01),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r=-0.25,P<0.01),家庭功能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r=0.32,P<0.01)。(3)生活事件在家庭功能和学业成绩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24.24%,Bootstrap输出的95%CI(0.03,0.13)。结论 家庭功能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生活事件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2025年03期 v.23 22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调节聚焦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白慧文;张珊珊;刘晓桐;

    目的 为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及调节聚焦和心理韧性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调节聚焦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33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两个模型中,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抑郁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分别为β=0.32,P<0.001,β=0.21,P<0.01);(2)防御聚焦和心理韧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中学生抑郁间均起单独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6和0.06,95%CI分别为(0.07,0.32)和(0.01,0.18)];(3)防御聚焦和心理韧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中学生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5,95%CI为(0.02,0.13)]。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中学生抑郁在家庭风险变量下的形成机制,为调节父母过高的心理控制,缓解中学生的抑郁情绪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2025年03期 v.23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限制性团体沙盘疗法对改善听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孟晓娟;赵旋屹;伍凤霞;王璟鑫;朱一娇;

    目的 探讨限制性团体沙盘疗法在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辅导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聋哑学校52名中职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问卷调查,选取社会适应能力为很差水平(<5分)的儿童12名,平衡性别、年级和社会适应能力后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名,采用单盲前后测设计,试验组儿童进行为期8次,历经2个月的限制性团体沙盘辅导,对照组不进行辅导,团体沙盘辅导结束后1周,再次进行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调查,对测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团体沙盘作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团体沙盘辅导后,试验组听力障碍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t=17.516,P<0.001)以及处理同伴关系(t=7.050,P<0.001)、自我管理(t=2.666,P<0.05)、服从技能(t=2.988,P<0.05)、表达意愿(t=5.534,P<0.01)分维度上都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儿童在团体沙盘作品的整合性、空间配置、充实性、流畅性、动力性、自我像方面,表现出治愈性变化。结论 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辅导,限制性团体沙盘疗法具有一定积极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2025年03期 v.23 235-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抑郁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

    贺春荣;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对抑郁产生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 3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网络成瘾与反刍思维、抑郁呈正相关(r=0.60,0.51,P<0.001);反刍思维与抑郁呈正相关(r=0.43,P<0.001)。(2)网络成瘾对抑郁产生直接效应[95%CI(0.31,0.47)],反刍思维在网络成瘾和抑郁间存在中介效应[95%CI(0.14,0.22)]。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抑郁,还可以通过反刍思维影响个体抑郁水平,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降低反刍思维来降低个体的抑郁水平。

    2025年03期 v.23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学业焦虑对主动与被动拖延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

    李俊男;韦辉;

    目的 考察在不同拖延类型的大学生群体中,学业焦虑对拖延的影响,并分析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拖延量表、主动拖延量表、学业焦虑量表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拖延类型大学生在学业焦虑(t=-3.305,P<0.01)、手机成瘾(t=-2.231,P<0.05)和学业拖延(t=-4.753,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学业焦虑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因拖延类型而异:在主动拖延大学生中,两者不相关;在被动拖延大学生中,两者呈正相关(r=0.164,P<0.01);(3)被动拖延大学生的学业焦虑可以通过手机成瘾间接预测学业拖延;手机成瘾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学业焦虑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在被动拖延大学生中更为显著,且手机成瘾在这一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2025年03期 v.23 247-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其睡眠拖延的影响:学习压力的调节作用

    满心怡;赵立军;

    目的 分析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其睡眠拖延的影响,并探讨学习压力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简单抽样方法纳入35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睡眠拖延量表、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压力问卷分别评估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睡眠拖延以及学习压力水平。结果 调查发现,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睡眠拖延呈负相关(r=-0.406,P<0.01),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压力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均能预测睡眠拖延水平(t=1.981,P=0.048),且学习压力越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睡眠拖延的影响也就越强。结论 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负向预测睡眠拖延,学习压力的高低维度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2025年03期 v.23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

    马淑贤;

    目的 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自我接纳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以儿童心理虐待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自我接纳量表对5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58,P<0.01),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3,P<0.01),自我接纳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2)儿童期心理虐待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情绪(β=11.61,P<0.001);(3)自我接纳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3.87,95CI(2.778,4.999)]。结论 在儿童阶段受到的心理虐待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而且还有可能通过自我接纳间接对其抑郁情绪造成影响。

    2025年03期 v.23 25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正念放松联合表达性艺术疗法对小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杜瑞霞;尹芳杰;梁娜;

    目的 为了解正念放松联合表达性艺术疗法对小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作用。方法 选取河北省某城乡结合部小学六年级1个班44名学生为试验组,选择另外一个同学校同年级的班级44名学生为控制组,干预前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RSCA)对试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结果发现干预前试验组和控制组的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正念放松联合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干预结束后对试验组和控制组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RSCA)进行后测。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和控制组在心理弹性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大于控制组。结论 正念放松与表达性艺术疗法结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正念放松结合表达性艺术疗法可以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2025年03期 v.23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心理健康教育

  • 团体交互式阅读疗法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意蕴主要特征与建构路径

    刘慧玲;郭翠梅;

    团体交互式阅读疗法是以特定书籍为媒介,通过团体的形式实现身心健康养护和辅助治疗。它深度耦合了传统阅读疗法与团体辅导的优势,不仅能充分发挥教育价值,还能帮助大学生深化自我认知,获取社会支持,全方位提升心理素养。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高校需着重发挥团体交互式阅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凸显的六大特征,即价值导向性、便捷可及性、形式多样性、系统科学性、交互支持性和教育实效性,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实施路径,包括增强平台保障力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实施精准教育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注重多维成效评价。这一路径将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难题,助力大学生完善人格,提升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025年03期 v.23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阎思彤;张烜诚;

    体育运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23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